国字号媒体刊登鄞州教育经验 | 《人民教育》: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鄞州解答
坚持教育优先
解好资源供给之题
改革开放以来,鄞州历届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基础教育从“有学上”“上好学”,向着“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而持续努力。
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
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区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走访调研基层学校,专题听取、研究教育工作。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招生考试工作、安全稳定等工作的统筹领导,研究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区级相关部门和镇乡(街道)积极配合教育工作,在财政保障、学校建设、校园安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教育投入有效保障。
每年新建学校(幼儿园)项目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进行督查,区人大对教育财政投入进行绩效评估,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创新人事代理制教师的招聘方式,弥补了编制不足。“十三五”的前四年(2016-2019)全区共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89.63亿元(年均22.4亿元),比“十二五”年均19.39亿元投入增长15.52%。这四年的教育公共财政拨款102.99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6.12%,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经费不断递增;2019年我区初中、小学生均事业经费达到32924元、22774元,初中、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达到3324元、2257元;学前教育事业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2019年支出达到4.72亿元,占同级教育事业经费的15.77%。
教育资源优化布局。
受城镇化、“全面二孩”和户籍政策“叠加”因素影响,近年来大量生源向城区学校集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出现了“城区学校挤、农村学校空”的现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为此,“十三五”鄞州已投入38亿元,新建、迁建、扩建中小学15所,新建幼儿园26所,增加学位32000个。结合第二轮国土空间调整,编制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新一轮规划,拟在“十四五”期间,在甬江南岸、东部新城、南部新城等重点区域布局建设学校13所、幼儿园27所,投资43亿元,新增学位45000个,充分保障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同时,引进高端民办教育资源,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着眼窗口示范
解好高质量发展之题
鄞州一直以来都是改革开放的热土,新近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鄞州要以当标兵、攀新高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努力办好优质教育。
打造普惠多元的学前教育。
推进“公民协办”“公办民助”“国有民办”多种形式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坚持公民办并举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实施两轮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连续两轮获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先进单位。出台《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政府产权小区配套幼儿园承办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幼儿园建设、承办和管理。出台《公办幼儿园非编教师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管理办法》,财政每年多投入约4700万元保障非编教师收入。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落实“零起点教学”,创设游戏式、体验式学习情境,采用名师引领、易园蹲点、高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全区公办幼儿园占比60%,省二级以上幼儿园比例达76%,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95.5%。
打造均衡优质的义务教育。
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作业分层改革等改革举措,努力提升教育品质,改革经验连续多年在全省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交流。创设“生动课堂”教学模式,变简单地把学生“教会”,为教学生自己“学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出台《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推进因材施教,建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每年召开义务段课程改革推进会,及时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推进工作。目前,全区义务段学校校均开设拓展性课程20余门,5所学校成为教育部课程中心改革实验学校,两所学校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通过控制总量、提倡分层、强化批改,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率先全省提出“晚十点、不作业”的做法。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2017年组建了首批27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争取到2022年,集团化办学的公办初中、小学覆盖率达到90%,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0%,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推进“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省首批艺术教育实验区、宁波市唯一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打造全纳融合的特殊教育。
制定出台《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构建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完善以特教中心学校为核心,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布局特教“卫星班”,建成特殊教育标准化资源教室36个,适龄“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特教儿童生均教育事业经费达到11.6万元,每年财政用于特殊教育1680万元。建立残疾儿童的发现、诊断、评估、医疗、康复、教育、安置一体化管理和同步运行机制,推进医教结合,实施驻校顾问医生制度。落实特教教师保障机制,加强特教师资建设,培养省教坛新秀2人、区学科骨干3人。
加强师资培养
解好队伍发展之题
当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不足,师范院校生源质量水平优势不明显;教师编制整体紧张,与现代教学组织形式不相适应,部分学校教师性别、年龄、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再教育的体系不完善,教师发展自身动力不足等。鄞州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积极破解制约队伍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教师队伍建设引领事业发展。
在政治上强化引领。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着力强化“四个意识”。围绕“四有”“四个引路人”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近三年获评省、市师德先进个人70名,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周秀芳等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
在业务上大力扶持。
大力实施“领头雁+群雁飞”工程,培养一批校长、书记、教师队伍中的领军人物。2013年以来自主培养了正高级教师5人,省特级教师10人,市名校(园)长12人,市名师(专业首席教师)28人,市学科骨干教师56人,获评省教坛新秀12人,市教坛新秀168人(其中一等奖28人),在中国教科院实验区课堂教学展示、“语文报杯”课堂大赛、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等各类展评活动中获一等奖80余人次。
在生活上关心关爱。
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关心关爱机制建设指导意见》,鼓励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全区所有学校组建了教师俱乐部或文体社团,保障教师年人均2000元工会疗休养经费,丰富教师业余活动内容。推进母婴室、教师公寓等实事工程,建成校园母婴室42个。落实农村特岗教师、偏远地区教师补助等政策,在编教师工资收入能基本保持与公务员齐平。
在管理上严格要求。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校及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系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德育工作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核心作用和领导功能。深化正风肃纪督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排查,部署严禁有偿家教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出台《不合格教师退出岗位暂行规定》《关于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管教治教。
深化改革创新
解好教育治理之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重点研究了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系统部署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重点完善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和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学校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方面,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实施评价改革。
在学校层面,根据国家和省市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发展性目标,科学确定考核指标;把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按单位性质、地域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与校长、教师的年度考核、绩效工资捆绑挂钩。在教师层面,完善了《校(园)长考核办法》《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办法》《教师考核办法》,评价侧重师德师风、工作量和工作实绩。在学生层面,率先全省改革“三好学生”评选,施行“阳光学子”评选,“阳光学子”要求学习成绩中上,增加志愿活动、体育艺术素养等比重。以评价改革激发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动力。
应用智慧手段。
积极应用大数据手段加强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安全保障。组织实施义务段学校智慧教育建设项目,三年共安排近2400万元经费着力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提高信息化手段在校园安保、家校联系、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应用水平,推进电子白板(一体机)、自动阅卷系统配备,所有新建改建校园按时间节点要求全部安装智能安防系统,联网接入率达100%。设立全省首个“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基金”,开发学生心理健康和近视数据监测平台,建成全省首个学生健康守护平台,用于学生健康信息监测。
推进家校共育。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联系工作的意见》,以校务理事会、家长委员会等为抓手,引导社区组织、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组织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聘请优秀家长来校上课,担任德育成长导师,组织家长论坛,分享育人经验,学校与家长、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共同体。全区100%学校(幼儿园)都建立了家长委员会,现有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示范9所,市级示范11所。
—— END ——
8个教育集团扩容,32个教育集团新成立 鄞州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又有新动作(附名单)
鄞州“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掌上课堂”首课开播:如何解决陪写作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全体师生、家长 | 快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平安三率”,如何参与平安建设